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支气管哮喘的不同通常包括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体征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1、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多由吸烟或有害颗粒暴露引发气道慢性炎症、肺泡结构破坏;支气管哮喘则与过敏原、遗传易感性相关,表现为可逆性气道痉挛和炎症反应。
2、症状表现
前者常见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症状逐渐加重;后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夜间及凌晨突发呼吸困难为主,症状可随环境变化波动。
3、体征特点
前者体检可见桶状胸、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后者可闻及双肺广泛哮鸣音,呼吸相延长,严重时可能出现沉默肺体征。
4、诊断方法
前者依赖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后者通过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确认气道可逆性,结合过敏史判断。
5、治疗原则
前者以长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配合氧疗、肺康复;后者强调避免诱因,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急性发作时需快速缓解药物干预。
若出现持续咳嗽、喘息或活动后气短,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定期随访监测肺功能变化,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