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需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发作时间、频率及具体表现,比如是否长期有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经期或劳累后是否加重。同时了解既往盆腔炎病史、流产史、宫腔操作史及性生活情况,这些信息能为判断炎症是否迁延或复发提供重要依据,是诊断的基础环节。
2.体格检查
重点对盆腔区域进行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医生通过妇科检查触摸子宫、附件及宫颈。慢性盆腔炎患者常出现子宫后倾后屈、活动受限,附件区可能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压痛性包块,宫颈有举痛或宫体压痛。此外,还会检查下腹部是否有压痛,以此初步判断炎症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3.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白带常规和血常规检查,白带常规可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是否有致病菌,如细菌、霉菌等,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道感染;血常规能查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指标是否升高,了解体内炎症状态。必要时还会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后续精准用药提供参考。
4.影像学检查
常用超声检查,通过B超能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的形态,查看是否有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积液等异常表现,多数患者可通过超声发现器质性改变。部分情况会进一步做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盆腔组织的细微病变,帮助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提升诊断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