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和落枕的区别在于定义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体征检查、预后等方面。

1.定义与发病机制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颈椎的慢性损伤、老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退变,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降低,容易发生突出或脱出,进而压迫周围组织。
落枕则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适、睡姿不良或颈部受凉等因素,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长时间处于过度牵拉或紧张状态,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僵硬,属于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通常是突然发生的,没有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基础。
2.症状表现
颈椎病的症状较为复杂多样,根据受压组织的不同,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常见症状包括颈肩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耳鸣、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可能反复发作,且会逐渐加重,病程较长。
落枕的症状相对单一,主要表现为晨起后突然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头部向患侧旋转、侧屈时疼痛加剧,疼痛多局限于颈部,一般不会出现上肢麻木、头晕等其他部位的症状,病程较短,通常数天内即可缓解。
3.体征检查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出现颈部肌肉紧张、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等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等改变。
落枕患者体格检查可见颈部肌肉痉挛、压痛,颈部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但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等多为阴性。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
4.预后
颈椎病的预后相对较差,由于其病理改变是进行性的,且难以完全逆转,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能会残留部分症状,且容易复发。如果病情严重,压迫脊髓,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落枕的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经过休息、热敷、按摩等简单处理后,数天内即可痊愈,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导致颈椎的慢性损伤或退行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