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主要由淋球菌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途径受生活方式、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影响,性接触是成人淋病主要传播途径,孕妇可致新生儿感染,青、壮年为高发人群,不安全性行为等会增加感染机会
一、病原体感染是主因
淋病主要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引起。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喜潮湿、怕干燥,适宜在35~36℃、pH为7.2~7.6的环境中生长。
性接触传播:成人淋病几乎都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男性与患淋病的女性一次性接触后,被感染的概率约为20%;女性与患淋病的男性一次性接触后,被感染的概率可高达50%~90%。在性活跃的青、中年人群中,性接触是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母婴传播:患淋病的孕妇,在分娩时可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等。若不及时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二、感染途径的相关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不安全性行为,如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套等,会增加淋球菌感染的机会。此外,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不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风险,但相对性接触来说,不是主要因素。
年龄因素:青、壮年性活跃,是淋病的高发人群。儿童感染淋病主要是通过与患淋病的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如共用毛巾、浴盆等间接接触感染,或者在分娩时通过产道感染。
性别因素:从感染概率上看,女性在性接触中相对男性更易感染淋病,但这不是绝对的,男性也可通过性接触等途径感染。
病史因素:若曾经有过淋病感染史,再次接触淋球菌时,由于机体已有的免疫记忆等情况,再次感染的表现可能与初次感染有所不同,但再次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