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包括经输血及血制品、经破损皮肤黏膜,如非一次性注射器等及共用剃须刀等)、母婴传播(阳性母亲传新生儿概率5%-10%,后期感染风险高)、性传播(无保护性行为有风险,多性伴侣更高),单纯丙肝病人摸东西不传染,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需了解传播途径预防传播。
血液传播的具体情况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过去由于对献血员筛查不严格,曾是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筛查方法的改进,这种情况已大幅减少。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比如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潜在的经皮肤黏膜传播的途径。
母婴传播的相关内容
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概率约为5%-10%,在怀孕后期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相对较高。
性传播的特点
与丙肝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丙肝的风险较低,但仍存在一定可能性,尤其是多个性伴侣的人群风险相对增加。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丙肝后,慢性化率较高,若有丙肝感染风险接触史,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测。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状况与成人不同,在检测和后续观察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有接触丙肝病毒的可能,更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感染情况。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丙肝后可能会对原有疾病产生影响,或者因基础疾病的存在而影响丙肝的治疗和预后,这类人群在接触可能的丙肝传播源后,应更积极地进行排查和监测。
总之,丙肝病人单纯摸过东西不会传染给他人,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更好地预防丙肝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