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引发因素包括胆囊管梗阻(结石嵌顿较常见,寄生虫梗阻少见)、细菌感染(血行感染少见,胆道逆行感染常见)以及其他因素(年龄和性别方面女性更易患病且随年龄增长风险升高,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易诱发,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及胃肠道疾病也可诱发)。
寄生虫梗阻:比较少见,如蛔虫钻入胆囊管或胆管,可引起胆囊管的梗阻,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蛔虫进入胆道后,会刺激胆囊平滑肌痉挛,造成胆囊管梗阻,进而引发炎症。
细菌感染
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中的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胆囊,引起胆囊炎症。例如,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细菌可随血流到达胆囊,引发感染。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胆道逆行感染:肠道内的细菌可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进而侵入胆囊引发感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容易通过胆道逆行感染胆囊。当胆道存在梗阻时,胆汁排出不畅,肠道细菌更容易逆行进入胆囊,从而诱发炎症。
其他因素
年龄和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急性胆囊炎,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功能逐渐下降,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增加,从而使急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升高。老年人胆囊壁变薄,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容易淤积,容易发生胆囊炎症。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增加急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肥胖也是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容易形成结石。此外,缺乏运动也可能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导致胆汁淤积,增加患病风险。
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包括胆道系统的感染,从而增加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几率。另外,某些胃肠道疾病导致胆道结构或功能异常,也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