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治疗包括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有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有蒂或无蒂较小息肉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于较大、怀疑恶变或病变累及黏膜下层的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直径较大无明显浸润的无蒂息肉等);手术治疗有腹腔镜手术(用于较大、位置特殊或怀疑恶性需广泛切除的胃息肉,需考虑不同人群情况)和开腹手术(较少用,用于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或怀疑恶变复杂情况,选择时综合考虑患者整体情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主要用于切除较大的、怀疑有恶变倾向或病变累及黏膜下层的胃息肉。可以完整地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剥离下来,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相对复杂的患者,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包括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手术方式。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直径较大(一般直径小于2厘米)但无明显浸润的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生理盐水等使病变黏膜隆起,然后用圈套器等切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胃黏膜相对娇嫩,应用该方法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精细程度,避免造成过度损伤。
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对于较大的、位置特殊或怀疑有恶性病变且需要进行较广泛切除的胃息肉患者可能会考虑腹腔镜手术。通过腹部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进行操作,相对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腹腔镜手术也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充分考虑其身体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开腹手术:目前较少应用,主要用于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或怀疑有胃息肉恶变且病变较复杂的情况。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恢复相对较慢,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等。例如,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开腹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