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由淋病奈瑟菌经产道感染,2-5天发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可通过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诊断,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等并全身用抗生素治疗,孕妇产检发现感染要积极治疗,新生儿出生后要立即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预防,护理时要注意眼部及全身观察。
一、定义与病因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症,主要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在通过患有淋病的母亲产道时,眼部接触到淋病奈瑟菌而被感染。
二、临床表现
症状出现时间:通常在出生后2-5天发病,病情发展较快。
眼部表现:患眼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明显,结膜充血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角膜溃疡、穿孔,进而引起失明。
三、诊断方法
涂片检查:取结膜囊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这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细菌培养:通过细菌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并且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
四、治疗
局部治疗:使用生理盐水频繁冲洗结膜囊,以清除脓性分泌物,保持眼部清洁。同时,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头孢曲松眼药水等。
全身治疗: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彻底清除体内的淋病奈瑟菌。
五、预防措施
母亲方面:孕妇应进行产前检查,若发现淋病感染,需积极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1%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进行预防性治疗。
六、特殊人群(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眼部护理:护理时要注意双手卫生,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按照医嘱按时为新生儿进行眼部冲洗和眼药水滴眼,密切观察眼部症状的变化,如分泌物的量、眼部肿胀情况等。
全身观察:除眼部外,还要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等,因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可能会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