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肚脐疝气即脐疝,多因脐环未完全闭合致腹腔内容物突出,多见于早产儿等,多数可随生长自愈,可观察等待,也可佩戴脐疝带压迫,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正确干预,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新生儿肚脐疝气的基本情况
新生儿肚脐疝气,医学上称为脐疝,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它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脐环没有完全闭合,腹腔内容物通过薄弱部位突出至皮下形成。一般来说,多见于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等情况,这与新生儿本身身体发育尚未完善有关,尤其是腹壁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脐环处容易出现薄弱环节。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观察等待:大多数脐疝会随着新生儿生长发育逐渐自愈。一般在1-2岁内可自行闭合。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脐疝的情况,比如突出的大小、有无异常变化等。因为随着宝宝的生长,腹部肌肉力量逐渐增强,脐环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要避免宝宝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会使脐疝突出更明显,不利于其自愈。
2.佩戴脐疝带:可以使用专门的脐疝带进行压迫。佩戴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确保脐疝部位能够得到适当的压迫,但又不能过紧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等。使用脐疝带时要密切关注宝宝局部皮肤的情况,防止出现皮肤破损等问题。由于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所以在佩戴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局部皮肤状态。
三、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和身体各器官功能都还未发育成熟。在处理脐疝气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因为一旦脐部发生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者引发其他更严重的问题。每次更换尿布等接触脐部时,要轻轻清洁脐部,保持干燥。同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佩戴脐疝带时要严格遵循使用要求,不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发现脐疝突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异常情况发生,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