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一定肯定发烧,部分感染者不发烧是因个体差异及病毒感染后不同反应,感染后发烧是病毒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且不同群体感染后发烧情况有个体差异,如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等发烧表现不同。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发烧的情况及原因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能不出现发烧症状。这是因为个体差异以及病毒感染后的不同反应所致。例如,一些免疫力较强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在相对较轻的程度上应对病毒,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干、咽痛等,而不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另外,病毒感染人体后,其致病过程和引发的免疫反应存在多样性,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触发典型的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的原因
当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复制,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被激活后会释放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体温升高。一般来说,病毒入侵人体引发免疫应答时,身体会通过提高体温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因为多数病毒在体温升高的环境下活性会受到一定抑制,这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免疫反应过程。但不同个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不同,所以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烧症状。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的情况相对常见,但也有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其他非发热的症状;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本身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发烧情况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可能发烧,有的可能不发烧,且老年人发烧时更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及时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