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组织学上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临床多见于30-50岁妇女,多数无症状,部分有月经改变等表现;与恶性肿瘤不同,一般不转移、生长缓,但少数可恶变;不同人群处理方式异,生活方式有影响,发现后需医生据情况定管理方案。
1.组织学表现
从组织学角度看,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持组织存在。其细胞形态较为规则,核分裂象少见,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不同。
2.临床特点
发病率:多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但很多人无明显症状,在尸检中发现率更高。
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改变,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还可能有腹部包块,当肌瘤较大时可从腹部摸到肿块;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以及白带增多等情况,但一般症状相对良性,与恶性肿瘤引起的恶病质等严重表现不同。
3.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破坏周围组织并向远处器官转移,而子宫肌瘤一般不会发生转移,生长较为缓慢,虽然可能会引起一些局部症状,但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对全身造成严重的、进行性的损害。不过,少数子宫肌瘤也有恶变的可能,恶变率约为0.4%-0.8%,多见于绝经后伴疼痛和出血的患者,恶变后就具备了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对于不同年龄、生育需求等情况的人群,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更关注肌瘤对生育的影响以及保守治疗的可行性;绝经后女性肌瘤有自行萎缩的可能,观察随访为主。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平衡,对肌瘤的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发现子宫肌瘤,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