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药物包括利尿剂、白蛋白、血管加压素类似物、抗生素。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液体潴留;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生成,适用于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血管加压素类似物可收缩内脏血管减少腹水生成,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抗生素可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改善腹水情况,老年患者使用需注意调整剂量及监测相关指标。
适用人群:一般肝硬化腹水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如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等。对于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因为老年患者电解质紊乱风险相对较高。
白蛋白
作用机制: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补充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生成。
适用人群:对于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尤其是大量腹水患者,补充白蛋白有助于减轻腹水。但对于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则不适用,同时需注意白蛋白输注速度等问题,避免加重循环负荷等情况,老年患者输注时更要缓慢输注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血管加压素类似物
作用机制:特利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可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减少腹水生成。
适用人群:适用于部分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但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严重高血压等)的患者需谨慎使用,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时要严格评估心血管风险。
抗生素
作用机制: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存在肠道细菌易位,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和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感染并发症,从而间接改善腹水情况。例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适用人群:对于有感染高危因素或已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但要注意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抗生素时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