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异性间性传播中男性传给女性概率高,女性症状不典型;同性间性传播可致肛门-直肠等部位感染)、母婴传播(孕妇淋病约40%-60%会母婴传播,可致新生儿多种淋菌感染且严重威胁早产儿等健康)、间接传播(接触污染物品感染但概率低)
一、性传播
1.异性间性传播: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异性性行为中,男性淋病患者与女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女性感染淋病的风险较高。研究表明,一次性接触感染淋病的概率约为20%左右,男性淋病患者传给女性的概率比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高2-3倍。女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宫颈炎、尿道炎等症状,且症状相对男性可能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2.同性间性传播:在男性同性性行为中,肛门-直肠黏膜相对脆弱,淋病奈瑟菌容易侵犯并引发肛门-直肠淋病,表现为肛门瘙痒、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在女性同性性行为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导致生殖器部位感染淋病。
二、母婴传播
1.分娩时传播:孕妇若患有淋病,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感染淋病奈瑟菌,引发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据统计,孕妇淋病患者中约有40%-60%会发生母婴传播,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此外,还可能引起新生儿淋菌性咽炎、淋菌性肺炎等,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新生儿,感染后的病情往往更为严重。
三、间接传播
1.接触污染物品传播:虽然淋病奈瑟菌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弱,但仍有可能通过接触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如共用毛巾、浴盆、马桶座圈等。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大量接触且物品上的淋球菌仍具有活性时才有可能感染。例如,在公共浴室中,若患有淋病的人使用过的毛巾上残留有活的淋球菌,健康人接触后,若皮肤或黏膜有微小破损,就可能感染淋病,但这种传播方式的概率远低于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