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肠炎由多种病毒引起,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主要病原体,经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致症状;诺如病毒可致成人学龄儿童暴发,经粪-口途径传播,引起肠道炎症反应现症状;其他病毒少见,发病机制类似。婴幼儿因免疫弱易感染,成人不注意生活方式易感染,基础疾病者风险高、病情重恢复慢,不同人群需注意预防。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后会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影响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从而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诺如病毒:也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诺如病毒同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污染的食物、水、物品等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诺如病毒感染的人群较为广泛,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成人和学龄儿童多见。诺如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复制,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其他病毒:除了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外,还有一些其他病毒也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如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但相对较为少见。这些病毒引起的发病机制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类似,主要是通过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而导致胃肠炎的发生。
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较弱,接触病毒的机会相对较多,更容易受到病毒性胃肠炎病原体的侵袭。而对于成人,如果生活方式不注意,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也容易感染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的病毒。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病毒后发生病毒性胃肠炎的风险可能更高,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也可能较为缓慢。在预防病毒性胃肠炎时,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都需要注意,比如婴幼儿要注意卫生护理,避免接触感染源;成人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