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治疗方法主要依息肉大小、形态、数量等定,常见内镜下切除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较小有蒂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较大无蒂或怀疑癌变息肉)、氩离子凝固术(APC,适用于较小广基或多发性息肉),手术治疗多用于息肉大、恶变可能性高或内镜下切除困难时,不同年龄、特殊生活方式及有胃部基础病史人群治疗需考虑自身状况及加强相关管理。
内镜下切除
高频电凝切除术:对于较小的有蒂息肉较为适用,通过内镜将高频电刀引入,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目的。一般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有蒂息肉,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组织蛋白凝固变性,实现息肉的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怀疑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可采用ESD。该方法能将息肉完整剥离切除,尤其适用于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操作时需准确切开黏膜下层,逐步剥离息肉,其优势在于能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为病理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氩离子凝固术(APC):利用氩气作为传导介质,将高频电能传递至组织表面,使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较小的广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通过氩离子的均匀传导,能较均匀地凝固息肉组织,避免局部过热造成损伤。
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当息肉较大且恶变可能性高,或内镜下切除困难时,可能需要开腹手术切除病变胃组织。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因为现在内镜技术较为发达,多数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解决。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适用于那些内镜无法处理的复杂情况。
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时需考虑自身身体状况,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在治疗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儿童胃息肉相对少见,若发生,需更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优先考虑对儿童创伤小的方法。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治疗后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降低复发风险。有胃部基础病史的人群,如胃溃疡、慢性胃炎患者,治疗胃息肉时需综合考虑胃部整体状况,治疗后加强对基础胃病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