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的狗咬了有得狂犬病可能,需进行伤口处理(用肥皂水等冲洗、消毒)、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被家养狗咬后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家养狗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情况
即使是家养的狗,也不能完全排除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因为狂犬病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些看似健康的狗可能已经感染了病毒但尚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据相关研究,犬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之一,全球约99%的人间狂犬病由犬传播。
二、暴露后处理措施
1.伤口处理
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样可以尽量清除伤口表面的病毒等污染物。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轻柔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因为儿童皮肤相对娇嫩,过度用力冲洗可能会加重伤口损伤。
冲洗完后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2.疫苗接种
需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来说,分为暴露后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程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疫苗接种的程序基本类似,但要注意儿童的耐受性等情况。例如,儿童接种疫苗时可能需要更关注注射部位的反应等情况。
如果咬伤情况较严重,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被家养狗咬了后更应重视,因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且对狂犬病的易感性相对成人并不低。在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时要更加温和、耐心,安抚儿童情绪,确保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顺利进行。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伤口恢复和疫苗接种后的反应等方面需要密切关注。例如,伤口愈合可能相对较慢,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同时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可能相对更需要重视,要及时就医处理相关不适症状。
3.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被家养狗咬了后,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对伤口愈合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接种疫苗等过程中要考虑基础疾病与疫苗等的相互作用。例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相对困难,要更加严格处理伤口并密切监测血糖等情况,确保伤口良好愈合,同时按照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