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1年内传染性强,4年以上一般无传染性;母婴传播可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或患先天性梅毒;其他途径如输血、接触污染衣物等传播概率低。
一、性接触传播
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在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逐渐减小,感染4年以上一般无传染性。性接触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包括接吻、触摸等。在性接触过程中,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因为感染者的病变部位(如生殖器、肛门等部位的硬下疳、扁平湿疣等)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在性活动时,这些含有螺旋体的病变部位与性伴侣的皮肤或黏膜密切接触,就会造成螺旋体的传播。例如,有研究表明,与早期梅毒患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
二、母婴传播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一般在妊娠4个月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先天梅毒儿。此外,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时也可能感染梅毒,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胎盘传播的几率较低。对于患有梅毒的孕妇,若不进行规范的治疗,约50%的胎儿会受到影响,出现死胎、早产等情况,而幸存的婴儿也有很大可能患上先天性梅毒,出现皮肤损害、骨骼病变、眼部病变等多种临床表现。
三、其他途径传播
少数情况下,梅毒可通过输血、接触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播。例如,输入了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就可能被感染梅毒。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主要是因为现在对血液的筛查较为严格,能够有效避免因输血导致的梅毒传播。另外,接触被梅毒患者污染的衣物、毛巾、被褥等,如果皮肤有破损,也可能接触到螺旋体而被感染,但这也需要特定的条件,比如接触的时间、螺旋体的活力以及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状况等。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且有梅毒患者生活的环境中,健康人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如果皮肤有微小破损,就存在感染风险,但总体而言这种传播途径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