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急性胃炎会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呕血与黑便,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严重时可致脱水,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对特定人群影响不同。
恶心呕吐: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儿童发生药物性急性胃炎时,由于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呕吐症状可能较为频繁,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成年患者呕吐后可能会暂时缓解上腹部的不适,但不久后又可能再次出现恶心呕吐。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如长期饮酒、吸烟的人,在发生药物性急性胃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因药物刺激和自身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加重。
食欲不振:患者会明显感觉进食欲望降低,对食物缺乏兴趣。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出现食量减少的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喂奶量减少或拒绝进食固体食物,成年患者则是每餐进食量明显少于平时。对于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药物性急性胃炎导致的食欲不振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进而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和身体恢复。
呕血与黑便: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呕血,呕吐物中带有鲜血或呈咖啡样物质,这是因为胃黏膜受到药物损伤后,血管破裂出血。黑便则是由于血液在胃肠道内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外观像柏油样。老年人发生药物性急性胃炎出现呕血黑便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耐受性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及时就医处理。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发生药物性急性胃炎时更容易出现呕血黑便的情况,因为其自身凝血机制存在问题,出血后不易止血。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这是机体对胃黏膜损伤的一种炎症反应。严重的药物性急性胃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儿童脱水时还可能出现前囟凹陷。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药物性急性胃炎引发的恶心呕吐、脱水等情况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