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相对好治,一般通过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和药物治疗(抑酸、保护胃黏膜),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后病情可控制,糜烂愈合,但若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有基础病史可能影响预后,需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改善生活方式。
一、治疗方法及原理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需要注意。比如年轻患者如果平时有熬夜、过度劳累的生活方式,需要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女性患者如果有精神压力大的情况,要学会缓解压力,可通过适当运动、冥想等方式。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规律的生活有助于胃黏膜的自我修复。
饮食调整:无论年龄性别,都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要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像小米粥、面条等。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需要戒烟限酒,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胃黏膜,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糜烂情况。
2.药物治疗
抑酸剂: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糜烂处的刺激,为胃黏膜修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胃黏膜保护剂:例如铝碳酸镁,它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糜烂面的愈合。
二、预后情况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后,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糜烂部位能够愈合。但如果患者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持续熬夜、暴饮暴食、继续吸烟饮酒等,病情可能会反复,甚至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进展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病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对治疗的反应。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伤口愈合等,胃黏膜糜烂的愈合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这类患者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胃炎伴糜烂。
总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是相对好治的,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