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与腹部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血气分析、粪便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有典型表现及注意事项,腹部超声可评估肠道病变程度;其他检查腹部CT在复杂病例中考虑使用但需谨慎。
腹部体征:检查腹部是否膨隆,触摸腹部了解有无压痛、腹肌紧张,部分患儿可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初期可能亢进,后期逐渐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伴有核左移现象,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炎症反应。
血生化
电解质: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与患儿呕吐、腹泻导致电解质丢失及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血糖:部分患儿血糖可能异常,如低血糖或高血糖,与机体应激状态等因素相关。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可能升高,提示肝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与肠道炎症累及或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血气分析: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酸碱平衡紊乱情况,反映患儿体内酸碱状态及氧合情况。
粪便检查:粪便外观可呈血便、果酱样便等,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隐血试验强阳性,粪便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病原菌感染,但阳性率不一定高。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
典型表现:可见肠管充气,部分肠袢扩张明显,呈阶梯状气液平面,肠壁间可见积气(门静脉积气时可见门静脉内有气泡状透亮影),严重时可出现肠麻痹表现,肠管普遍胀气,蠕动减弱。这些表现有助于判断肠道充气扩张及有无肠坏死等情况。
检查注意事项:新生儿需要妥善固定,避免移动导致图像不清晰,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
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肠壁厚度、肠腔扩张情况、有无腹腔积液等,有助于评估肠道病变程度,还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但对于一些早期较轻的病变可能不如腹部X线平片敏感。
其他检查
腹部CT: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但在某些复杂病例中,可进一步明确肠道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情况,不过由于CT有辐射,需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对新生儿辐射暴露的影响,严格掌握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