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一般处理(休息、定期产检)、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适时终止妊娠(达37周等情况时,依指征选分娩方式),还需关注特殊人群(胎儿及孕妇),综合个体化方案保障母婴安全。
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包括通过胎动计数、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手段,及时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功能以及羊水情况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线用药,它可以通过稳定细胞膜、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能缓解孕妇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对胎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胎儿预后。
S-腺苷蛋氨酸:也可用于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它在体内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许多生化反应,有助于改善肝内胆汁淤积的相关代谢紊乱,对孕妇的肝功能和胎儿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适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时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适时终止妊娠,如孕周已达37周且胎儿成熟;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孕妇出现黄疸,肝酶持续升高。
分娩方式选择:一般来说,若孕妇没有明显的剖宫产指征,可考虑阴道试产,但需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如果存在剖宫产指征,则应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在终止妊娠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评估胎儿成熟度、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胎儿: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胎粪污染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在整个孕期都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发现胎儿有缺氧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处理。对于接近足月的胎儿,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以保障胎儿安全。
孕妇:孕妇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瘙痒是否缓解、肝功能指标是否改善等。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熊去氧胆酸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但一般在可耐受范围内。
总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保障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