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乙肝小三阳可通过母婴等途径传染小宝宝,传播几率约40%-60%;可通过新生儿免疫接种、孕期监测、选择合适分娩方式预防;小宝宝被传染后婴幼儿期可能无症状,后续需监测相关指标并依情况干预治疗,注意生活护理减少传播风险。
乙肝小三阳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母婴传播是乙肝小三阳传染给小宝宝的重要途径,其传播几率约为40%-60%。在宫内传播的几率相对较低,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还有产后传播,如新生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等。
预防措施
新生儿免疫接种: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最好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研究表明,通过规范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可使母婴传播的几率降低至5%以下。
孕期监测:孕妇患有乙肝小三阳时,需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指标。如果乙肝病毒DNA载量较高,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在妊娠晚期(28-32周左右)口服抗病毒药物,以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因为药物使用需综合权衡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分娩方式选择:一般来说,对于乙肝病毒DNA载量高的孕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必要时可选择剖宫产,以减少胎儿接触母亲血液和分泌物的机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需由医生根据孕妇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决策。
对特殊人群(小宝宝)的影响及后续监测
一旦小宝宝被传染乙肝小三阳,在婴幼儿时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需要定期监测小宝宝的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载量和肝功能等指标。如果发现小宝宝感染乙肝小三阳,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比如在合适的时机考虑抗病毒治疗等,但治疗需严格遵循儿科的诊疗规范,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药物耐受性等因素。同时,要注意小宝宝的生活护理,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血液接触等,以减少乙肝传播给他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