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致肌肉不自主收缩或抽动的症状,病因含围生期、感染、代谢、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轻微型、强直型等类型,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及脑电图、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治疗分病因治疗和控制惊厥发作,温馨提示家长冷静及时送医,医护人员全面评估制定方案并关注相关情况。
一、定义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因多种因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症状,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或抽动。
二、病因
1.围生期因素:常见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与分娩过程中胎儿缺氧、产伤等有关。
2.感染因素:如败血症、脑膜炎等,病原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惊厥。
3.代谢因素:包括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等,代谢紊乱干扰神经细胞正常功能。
4.遗传代谢性疾病:某些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可致新生儿惊厥,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三、临床表现
1.轻微型:表现为眼偏差、咀嚼运动、呼吸频率改变等,症状较隐匿。
2.强直型:肌肉呈持续僵硬状态,可伴角弓反张等表现。
3.多灶性阵挛型:抽搐部位不固定,可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
4.局灶性阵挛型: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抽搐,如单肢或一侧面部抽动。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围生期情况、感染史、代谢疾病家族史等。
2.临床表现观察:依据惊厥类型及特点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
脑电图:有助于发现脑电异常放电,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CT、MRI等可明确颅内结构病变。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糖、血钙、血镁、血氨等,排查代谢因素。
五、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纠正低血糖、控制颅内感染等。
2.控制惊厥发作:可选用苯巴比妥等药物控制惊厥,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并注重个体化。
六、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儿惊厥,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摇晃患儿,及时送医。医护人员会全面评估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惊厥发作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个体化治疗,充分考虑新生儿特殊生理状况及病因差异,以保障患儿得到科学、适宜的医疗照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