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等。病史采集询问月经、生育史及全身健康状况;妇科检查初步排除其他疾病;B超作为初步筛查;子宫内膜活检包括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宫腔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金标准,诊断时需综合患者情况并与其他病变鉴别。
妇科检查
一般妇科检查可了解外阴、阴道、宫颈的情况,以及子宫的大小、形态、位置和附件有无异常,但妇科检查对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是初步排除其他妇科疾病。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情况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B超表现可能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但B超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能确诊。
子宫内膜活检
诊断性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重要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在进行诊断性刮宫时,要注意全面搔刮宫腔,尤其是宫底及两侧宫角处,以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但诊断性刮宫有一定的漏诊率,因为可能存在子宫内膜取样不足的情况。
子宫内膜分段诊刮:对于绝经后女性或怀疑有宫颈管病变的患者,可行子宫内膜分段诊刮,即分别刮取宫颈管和宫腔内的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是局限于宫腔还是累及宫颈管。
宫腔镜下活检: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的形态、部位等,并且可以在直视下选取病变明显的部位进行活检,相比诊断性刮宫,能提高取样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宫腔内小的病变或位于宫腔深部的病变,宫腔镜下活检更有优势。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金标准,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排列紊乱,细胞有异型性等典型的病理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生育需求等情况的患者,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例如,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性,在获取病理诊断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子宫功能的过度破坏;而对于无生育需求的绝经后女性,诊断时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来明确病变情况。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类似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癌等进行鉴别诊断,通过病理特征等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