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去除病因、休息监测;药物治疗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及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内镜治疗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病及药物肝肾影响等,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选合适药物及严格掌握内镜适应证。
一、一般治疗
病因去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严重创伤、大手术、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去除可能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例如,对于因严重感染导致的情况,应有效控制感染。
休息与监测: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呕血及黑便情况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更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来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PPI能有效提高胃内pH值,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再出血风险。
H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通过阻断组胺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但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较PPI弱,在急性胃黏膜病变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
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阻止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修复。
硫糖铝:能与溃疡或炎症处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三、内镜治疗
止血治疗: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可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治疗。如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溶液等)、使用内镜下止血钳夹闭血管、电凝止血等方法,迅速控制出血。对于老年患者,内镜操作需更加轻柔、准确,避免引起额外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药物选择上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在进行内镜治疗时,要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确保操作安全。
儿童患者:儿童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去除诱因等。药物选择上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性大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内镜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需轻柔,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生理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