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黏膜改变(包括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血管纹理改变(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粗糙及颗粒感、肠腔改变(肠腔狭窄、结肠袋改变),不同人群出现相应改变时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及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评估病情。
糜烂:表现为黏膜表面的点状或小片状缺损,可见红色的糜烂面,常伴有渗出。糜烂的出现提示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炎症较为活跃。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胃肠功能衰退,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糜烂可能更容易迁延不愈,需要密切关注其恢复情况。
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多为浅溃疡,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可呈纵行或横行,表面覆有白色或黄色渗出物。溃疡之间的黏膜可呈颗粒状。对于病史较长的患者,溃疡可能会有反复发作和愈合的过程,在观察时需要注意溃疡的动态变化。
血管纹理改变
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正常肠道黏膜下的血管纹理清晰可见,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炎症浸润,血管纹理变得模糊、紊乱甚至消失,这是因为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血管结构被破坏,影响了血管纹理的正常显示。在儿童患者中,若出现血管纹理改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排除先天性肠道疾病等可能;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是否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对肠道炎症的影响有关。
黏膜粗糙及颗粒感
内镜下可见黏膜表面不光滑,呈颗粒状,这是由于黏膜炎症导致上皮细胞增生、炎性渗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黏膜外观发生改变。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颗粒感可能会更加明显,提示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处于持续状态。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吸烟可能会加重肠道炎症,导致颗粒感加重,需要建议患者戒烟以改善肠道炎症状况。
肠腔改变
肠腔狭窄: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可导致肠腔狭窄,表现为内镜通过困难,肠腔直径变窄。肠腔狭窄多见于病变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与肠道肿瘤等引起的狭窄相鉴别。在儿童患者中出现肠腔狭窄,要警惕是否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特殊类型的炎症性肠病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肠道肿瘤等恶性病变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结肠袋改变:正常结肠有结肠袋结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结肠袋可消失,表现为肠管僵硬,呈水管状。结肠袋消失是肠道炎症累及肌层等结构,导致肠管顺应性改变的表现。在女性患者中,若同时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结肠袋的状态,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