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由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致子宫肌层形成与宫腔相通凹陷或小腔隙,形成与切口位置、缝合技术、局部血供等相关,临床表现有经期延长、经间期点滴出血、慢性盆腔痛,诊断可通过经阴道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相关因素影响及应对涉及不同年龄段恢复差异、生育需求影响、生活方式对恢复的作用及既往剖宫产史的影响等。
一、定义
子宫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指剖宫产手术时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在子宫肌层内形成与宫腔相通的凹陷或小腔隙。
二、形成机制
主要与剖宫产切口位置、缝合技术、切口局部血供等因素相关。剖宫产时切口若处于子宫下段,且缝合不当(如缝线过松、过紧或组织对合不良)、切口局部血供欠佳等,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进而形成憩室。
三、临床表现
1.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超出7天甚至更长。
2.经间期点滴出血: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
3.慢性盆腔痛: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可在经期或非经期出现。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为常用筛查手段,可清晰显示憩室的位置、大小(如憩室的深度、宽度等)、深度等形态结构,能直观观察子宫切口处的异常凹陷情况。
2.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造影剂显示宫腔及憩室的形态,有助于明确憩室与宫腔的关系。
3.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子宫腔内切口部位的情况,明确憩室的存在及具体形态,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作为进一步确诊手段。
五、相关因素影响及应对
1.年龄:不同年龄段患者因身体恢复能力等差异,切口愈合情况可能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恢复能力较强,但也需关注术后切口恢复;年长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切口愈合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更密切监测。
2.生育需求: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憩室情况会影响再次妊娠时的子宫破裂等风险,需综合评估憩室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必要时在妊娠前或妊娠过程中加强监测;无生育需求但有症状的患者,治疗需优先考虑缓解症状。
3.生活方式:术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切口恢复,如过早剧烈运动等,应建议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合理安排生活,促进切口良好愈合,降低憩室形成风险。
4.病史:有剖宫产史的患者本身存在切口愈合相关风险,若既往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史等,再次妊娠时发生子宫切口憩室的可能性相对增加,需在孕期及产后加强监测子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