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本身发展为癌症概率相对较低,但它是可能增加胃癌风险的因素,其增加胃癌风险机制包括对胃黏膜长期损伤及影响胃内环境;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需监测,一般人群至少每1-2年胃镜复查,老年、有不良生活方式、有胃癌家族史患者需更密切监测,通过规范监测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以降低胃癌风险。
胆汁反流性胃炎增加胃癌风险的机制
对胃黏膜的长期损伤: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胃黏膜反复受到损伤-修复的过程。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殖等改变。例如,有研究发现,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胃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较为明显,这种持续的炎症微环境可能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等。
影响胃内环境:胆汁反流改变了胃内的酸碱度等微环境,不利于胃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正常情况下胃内呈酸性环境,有助于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等,而胆汁反流使胃内pH值升高,可能影响胃内一些酶的活性以及微生物的平衡等,进而为胃部肿瘤的发生创造了一定条件。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监测建议
一般人群:对于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症状反复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一般建议至少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复查,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迹象。
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老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等情况不同,更需要密切监测。因为老年患者发生胃癌等病变时可能症状不典型,通过定期胃镜等检查能更早发现异常。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吸烟、饮酒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吸烟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以及饮酒都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这类患者更要加强监测。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等,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所以这类患者胃镜复查的间隔可能相对更短一些,如每1年左右复查一次胃镜。
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本身有胃癌家族史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发生胃癌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胃镜等检查,可能每年都要进行胃镜复查,并且在复查时可以同时考虑进行胃黏膜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胃黏膜的病理情况。
总之,胆汁反流性胃炎不是一定会得癌症,但它是胃癌发生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通过规范的监测等措施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前病变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