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糜烂活检良性几率较大,其常见引发因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药物刺激等,不同人群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胃窦糜烂活检多为良性炎症等改变,活检重要性在于明确病变性质排除恶性,若良性则针对病因治疗,不同人群后续处理需考虑特殊情况。
一、常见引发胃窦糜烂的因素及对活检结果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定植在胃窦部,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胃窦黏膜出现糜烂等改变。通过活检病理检查,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炎症性改变,当然需要结合后续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及复查情况来综合判断,但单纯从活检角度,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窦糜烂良性几率高。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窦糜烂,活检良性几率也是基于炎症性改变为主;老年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窦糜烂时,活检同样多为良性的炎症相关表现。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刺激胃窦黏膜,造成糜烂。活检时主要看到的是胃窦黏膜的炎性反应、上皮损伤等良性改变。吸烟的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屏障功能,引发胃窦糜烂,活检结果大多也是良性的黏膜损伤修复等改变。对于不同性别来说,在同样不良生活方式影响下,胃窦糜烂活检良性几率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还是看黏膜的病理改变是良性的炎症等情况。
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窦糜烂。活检时可见胃窦黏膜有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缺损等,但多属于良性的药物性损伤后的修复等改变,良性几率较高。儿童患者一般较少使用这类有明显胃黏膜刺激的药物,若使用需格外谨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使用此类药物时更易出现胃窦糜烂,活检良性几率也是基于药物导致的黏膜良性损伤为主。
二、活检的重要性及后续处理
胃窦糜烂活检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变性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虽然良性几率高,但通过活检可以准确判断胃窦黏膜的具体病理情况。如果活检提示良性,那么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就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调整饮食结构等;对于药物刺激引起的,可根据情况调整药物或者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等。对于不同人群,在后续处理上需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儿童患者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要关注其肝肾功能等整体状况来调整治疗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