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支持治疗(液体疗法、输血、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符合指征时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等),同时需关注新生儿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护理、营养支持、用药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一般治疗
1.禁食:一旦怀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立即禁食,使胃肠道休息,一般禁食时间为7~10天,甚至更长,待腹胀消失、大便潜血阴性等情况后逐渐恢复喂养。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胃肠减压: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
3.抗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以控制可能存在的肠道细菌感染。
二、支持治疗
1.液体疗法: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精确计算液体量和成分进行补充。例如,对于存在低钠血症的患儿,需调整钠的补充量;对于酸中毒的患儿,可适当补充碱性溶液纠正酸碱平衡。
2.输血:若患儿出现贫血或失血情况,可输注红细胞等血液制品,改善患儿的氧携带能力和全身状况。
3.营养支持:在肠道休息恢复喂养后,初始可给予少量母乳喂养,如不能耐受再逐渐调整喂养方式,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等,保证患儿营养需求,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患儿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治疗,如肠坏死、肠穿孔、严重腹膜炎经保守治疗无改善等。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等,手术需尽可能保留有生机的肠管,但对于已确定坏死无生机的肠段必须切除,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手术后仍需继续进行上述的一般治疗和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本身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需特别关注其特殊情况。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胀情况、大便性状等变化。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新生儿的胎龄、日龄、体重等调整喂养方案,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不成熟,药物代谢能力差,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给予新生儿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因为新生儿患病及治疗过程可能给家属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应向家属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