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病毒性肝炎用对应抗病毒药,药物性肝炎停可疑药,自身免疫性肝炎用免疫抑制剂)、抗炎保肝(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护肝细胞膜)、抗纤维化(用安络化纤丸等抗纤维化),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注意用药等,还需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摄入有益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适度运动)。
一、病因治疗
对于病毒性肝炎,如乙肝和丙肝,有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丙肝则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控制病情进展,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改善肝脏炎症。
对于药物性肝炎,需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多数患者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若病情较重则需进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则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进行治疗,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反应来减轻肝脏炎症。
二、抗炎保肝治疗
可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这类药物能够保护肝细胞膜,稳定肝细胞结构,减少肝细胞损伤,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方面有一定作用。
三、抗纤维化治疗
对于已经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可使用安络化纤丸等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研究表明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肝炎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严格评估药物的适用性,优先选择对肝脏损伤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生长发育情况。
孕妇:孕妇患慢性肝炎时,治疗需权衡母婴双方情况,某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在肝病科和产科多学科协作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孕妇肝脏功能和胎儿状况。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肝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对其他脏器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五、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患者需摄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减少肝脏负担,研究表明合理饮食有助于改善肝脏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修复。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充足的休息可让肝脏得到更好的修复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需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要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