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有CINⅠ、Ⅱ、Ⅲ级不同组织学分级,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不及时处理部分可进展为宫颈浸润癌,处理原则依分级、患者情况等而异,且机体免疫力对转归有重要影响。
1.组织学分级
CIN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局限于上皮的下1/3,细胞异型性较轻,核分裂象少见,极性保持基本正常。
CIN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占上皮层的1/3-2/3,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较多,细胞极性尚存。
CINⅢ级: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时上皮异常增生超过上皮层的2/3,但未累及全层;原位癌时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病变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2.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性生活活跃的女性,不同年龄阶段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可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相关,而绝经后女性发病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HPV感染风险,进而增加宫颈上皮内肿瘤的发生几率。长期吸烟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也可能对宫颈上皮内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发病可能性。
病史:有HPV持续感染病史的女性,发生宫颈上皮内肿瘤的风险显著高于无HPV感染的女性。此外,既往有其他生殖道感染病史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宫颈局部微环境而与宫颈上皮内肿瘤的发生相关。
3.临床意义及处理原则
临床意义:宫颈上皮内肿瘤若不及时处理,部分可能进展为宫颈浸润癌。通过对宫颈上皮内肿瘤的诊断和分级,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采取相应措施阻断其向恶性肿瘤发展。
处理原则:对于CINⅠ级,若为HPV一过性感染,可定期随访观察,因为部分轻度病变可能自然消退;若CINⅡ级,多需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CINⅢ级通常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术等治疗,以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育要求及不同健康状况的患者,处理方式会有所差异,例如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而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能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更积极的治疗手段。同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因为机体免疫力对病变的转归有重要影响,比如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可能有助于病变的好转或预防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