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病程超6个月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由多种致病因素致肝炎症,病因有病毒性、自身免疫等,病理有肝细胞坏死等改变,临床表现有非特异性症状等,需综合多种检查诊断,对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各异,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常见、有基础病史者需兼顾基础病与药物相互作用。
病因方面
病毒性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嗜肝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比如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而成年人感染乙肝多为散发。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酒精性慢性肝炎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饮酒相关生活方式更易患酒精性慢性肝炎。有输血史、血液透析史等特殊病史人群感染相关病毒导致慢性肝炎风险增加。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脏导致炎症持续超过6个月。
病理特征
肝脏组织学上可见肝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随着病情进展,纤维组织增生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肝区不适或疼痛等。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炎在症状上可能有一定差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能伴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实验室检查异常: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等,病毒标志物检查可发现相应病毒感染指标阳性等。
诊断要点
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病毒学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等)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综合判断,肝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肝活检可以明确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等情况。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肝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若为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导致,需密切监测生长指标,及时进行相关抗病毒等治疗干预,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
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女性中更常见,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阶段需特别关注肝脏功能变化,妊娠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需在妇产科和肝病科多学科协作下进行管理。
有基础病史人群:比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慢性肝炎患者,需要注意血糖与肝功能的相互影响,在治疗慢性肝炎时要兼顾基础病的控制,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加重肝脏或其他系统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