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白斑是食管黏膜角化过度出现白色斑块的病变,其引起因素包括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热过粗食物)、疾病因素(念珠菌感染、食管慢性炎症)和其他因素(营养缺乏)。
局部刺激因素
长期吸烟饮酒:吸烟时产生的烟雾及饮酒,其中的化学物质会长期刺激食管黏膜。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食管黏膜受到的不良刺激显著增加,更容易出现食管白斑。例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饮酒量较大(如白酒每天饮用500ml以上)的人群,食管白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饮酒或吸烟饮酒量少的人群。
进食过热、过粗食物:过热的食物会烫伤食管黏膜,长期反复的烫伤会使食管黏膜处于修复-损伤的循环中,进而可能导致黏膜角化过度形成白斑;过粗的食物在吞咽过程中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的机械刺激也会引发食管白斑相关病变。对于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容易进食过热、过粗食物而刺激食管黏膜;儿童如果饮食不注意,比如进食刚出锅的过烫食物,也可能增加食管白斑的发生风险。
疾病因素
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食管时,会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食管黏膜角化过度形成白斑。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更容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从而增加食管白斑的发病几率。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适宜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更容易形成,其食管白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食管慢性炎症:如反流性食管炎,胃酸长期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使食管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长期的慢性炎症会破坏食管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黏膜角化异常,进而出现白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反流性食管炎,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原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也就更易引发食管白斑;而儿童如果存在食管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反流相关问题,增加食管白斑风险。
其他因素
营养缺乏: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可能影响食管黏膜的正常代谢。维生素B族参与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过程,缺乏时食管黏膜的角化等代谢过程可能出现紊乱,从而容易导致食管白斑。在一些饮食不均衡的人群中,比如长期素食且不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的人,就存在维生素B族缺乏的风险,进而增加食管白斑发生的可能性;孕妇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也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相关的食管黏膜营养状况,增加后代患食管白斑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