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伴结石的处理包括观察随访,无症状者定期腹部超声等检查;饮食调整,规律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药物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在医生指导下用利胆药物,注意适用情况及不同人群差异;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主要方式,适用于有症状等患者,保胆取石术适用于符合条件者但复发率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一、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可定期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结石大小、胆囊炎症情况等。这是因为部分患者可能长期病情稳定,通过定期随访能及时发现病情进展。
二、饮食调整
规律饮食,尤其要保证早餐的摄入。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蛋黄等。因为高脂饮食可刺激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自身特点,比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保证营养均衡前提下避免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女性在特殊生理期等也需遵循低脂饮食原则。
三、药物治疗
当出现胆囊炎急性发作症状时,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排泄,从而溶解部分胆固醇结石。但药物治疗一般适用于结石较小、症状较轻且有溶解可能的情况,且药物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同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等。对于儿童,一般不首选药物溶石治疗,因为儿童胆囊功能等尚未完全成熟,药物可能带来的影响更需谨慎评估;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尤其是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炎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过程是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微小的穿刺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切除胆囊。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儿童患者由于胆囊解剖等特点,手术需更加精细操作。
保胆取石术:适用于有强烈保胆意愿且符合一定条件的患者,如结石数量少、胆囊功能良好等。但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约在30%-50%左右。所以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患者在选择时需充分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结石复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