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最常见于胃窦部,体积小、多单发,与炎症刺激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腺瘤性息肉属肿瘤性有恶变倾向,分多种亚型,与遗传、不良饮食等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炎性息肉因胃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形成,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常与胃部炎症疾病并存;错构瘤性息肉少见,由正常组织异常组合排列构成,发病年龄多较早无明显性别差异。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炎症刺激是主要诱因,不同生活方式下,因胃部受炎症影响的概率不同,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卫生等易诱发胃部炎症从而增加增生性息肉发生风险,有胃部慢性炎症病史者更易出现。
腺瘤性息肉
定义与特点:属于肿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等亚型。管状腺瘤较为常见,多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较光滑;绒毛状腺瘤常为分叶状,表面粗糙呈绒毛状,体积可较大。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等也会增加其发生几率。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有家族遗传病史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更密切监测,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吸烟等会加重对胃部黏膜的刺激,增加腺瘤性息肉发生及恶变风险,有相关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要格外注意。
炎性息肉
定义与特点:是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局部黏膜组织增生形成的息肉,常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并存。息肉大小不一,一般较小,形态多样,表面多较光滑,其形成主要是炎症导致胃黏膜上皮和腺体反应性增生。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本身有胃部炎症疾病的患者,若不积极治疗控制炎症,就容易促使炎性息肉形成,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会影响胃部炎症状态,进而影响炎性息肉的发生,有胃部炎症基础的人群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炎症。
错构瘤性息肉
定义与特点:较为少见,是胃组织的异常组合形成的肿瘤样畸形,由正常组织的不正常组合和排列构成。其形态多样,大小不等。
年龄与性别因素:发病年龄多较早,无明显性别差异,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不同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不突出,但本身有胚胎发育相关潜在因素的个体需关注,临床中相对较少见,需通过细致的胃镜等检查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