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分高危和低危型传播途径有性接触等低危可致生殖器赘生物高危可致病变诊断有核酸检测等治疗靠免疫力清除低危用物理治疗高危依病变治疗;支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等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可致相关感染传播途径有飞沫等临床表现不同诊断方法各异治疗肺炎支原体用大环内酯类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选相应抗生素注意人群差异。
一、HPV感染
1.定义与分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有多种亚型,分为高危型(如16、18型等,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和低危型(如6、11型等,常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
3.临床表现:低危型HPV感染可在生殖器部位出现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长期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癌变。
4.诊断方法:包括HPV核酸检测(检测病毒DNA)、醋酸白试验(用于初步筛查疣状病变)、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合并宫颈细胞学异常需进一步行阴道镜及活检明确病变。
5.治疗原则: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清除HPV,主要依靠机体免疫力清除病毒,对于低危型引起的病变可通过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去除疣体;高危型持续感染需根据病变程度采取相应治疗,如宫颈上皮内瘤变需行宫颈锥切术等。
二、支原体感染
1.病原体与分类: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常见引起感染的有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常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
2.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在分娩时由母亲产道感染新生儿。
3.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发热、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男性可出现尿频、尿急、尿道刺痛等,女性可表现为白带增多、下腹痛等。
4.诊断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如支原体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需行分泌物支原体培养、核酸检测等。
5.治疗原则:肺炎支原体感染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也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用药差异,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