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的检查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详细问胸痛特点等并初步排除其他器官病变)、内镜检查(胃镜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情况)、24小时食管pH监测(了解胃酸反流情况)、食管压力测定(了解食管动力情况)、食管阻抗-pH监测(全面评估食管反流情况)、食管激发试验(协助诊断食管源性胸痛但需谨慎操作)。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胸痛的特点,包括发作频率、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等。例如,了解胸痛与进食的关系,是在进食前、进食中还是进食后出现胸痛;是否伴有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等情况;既往病史,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等食管相关疾病史。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会影响胸痛的判断。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胸部,了解心肺等器官的基本情况,一般无特异性阳性体征,但可初步排除心肺等其他器官病变导致的胸痛。
内镜检查
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占位等器质性病变。通过胃镜可以直观看到食管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改变,对于怀疑有食管器质性病变引起胸痛的患者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耐受性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成人一般可耐受普通胃镜或无痛胃镜。
24小时食管pH监测
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下括约肌上方,连续24小时监测食管内pH值变化,以了解有无胃酸反流情况。胃酸反流是导致食管源性胸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检查可以明确胸痛与胃酸反流的关系。对于怀疑胃食管反流相关的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患者有重要意义,患者在检查前需停用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等。
食管压力测定
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压力等,了解食管动力情况。食管动力异常可能导致胸痛,如食管痉挛等情况可通过该检查发现。对于怀疑食管动力障碍引起胸痛的患者适用,检查前需注意禁食等准备。
食管阻抗-pH监测
同时监测食管内阻抗和pH值,能更全面地评估食管反流情况,包括气体反流、液体反流等不同性质的反流,对于一些无酸反流导致的食管源性胸痛的诊断有帮助,相比单纯pH监测更具优势。
食管激发试验
如酸灌注试验等,通过向食管内灌注酸性溶液,诱发胸痛发作,以协助诊断食管源性胸痛。该试验有一定的风险,需在严格控制下进行,对于怀疑食管对酸敏感导致胸痛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但要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