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有多种常见征兆,肠道症状包括腹泻(轻者数次、重者十余次,有稀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腹痛(下腹隐痛或胀痛,部分阵发性绞痛)、里急后重(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不尽);全身症状有轻度无发热、中重度低热或高热,还有乏力;肠道外表现为部分有关节疼痛(大关节如膝、踝等)、少数有皮肤红斑、结节等病变。
腹泻:是直肠炎常见症状之一,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多达十余次。腹泻程度因病情而异,可能表现为稀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例如,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障碍,从而引起腹泻。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直肠炎出现腹泻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腹痛:多为下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阵发性绞痛,这与肠道痉挛有关。腹痛的发生与炎症刺激直肠神经末梢以及肠道蠕动紊乱等因素相关。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腹痛表现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因盆腔充血等因素使腹痛感觉略有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加重腹痛症状。
里急后重:患者有频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总感觉排便不尽。这是因为直肠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导致肛门坠胀感和排便反射异常。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退等原因,可能更容易出现里急后重的情况,需特别关注肠道功能变化。
全身症状:
发热:轻度直肠炎一般无发热症状,中重度直肠炎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可在37.5℃-38.5℃之间,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由炎症因子释放引起。儿童直肠炎发热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可能导致惊厥等并发症。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与炎症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营养物质消耗增加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患直肠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需要注意休息和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
肠道外表现:
关节疼痛:部分直肠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多为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这可能与肠道炎症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属于肠外免疫性并发症。对于有既往关节病史的患者,患直肠炎时关节疼痛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需加强关节的观察和护理。
皮肤病变: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结节等病变,这也与肠道炎症引发的免疫异常相关。不同年龄皮肤状态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出现皮肤病变时需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