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血,原因包括气道黏膜受损及合并基础肺部疾病等,咳血有痰中带血等不同临床特征,出现咳血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就医,少量咳血对症支持治疗,大量咳血需急救,儿童咳血更要谨慎处理。
一、可能导致咳血的原因
1.气道黏膜受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侵犯呼吸道,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黏膜上的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血液随痰液排出就表现为咳血。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由于肺部炎症广泛,气道黏膜损伤较为严重,存在小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引发咳血的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相对成人来说,气道黏膜较为娇嫩,发生炎症时黏膜受损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导致小血管破裂,但整体咳血发生率仍低;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黏膜本身存在一定退变等情况,感染后也可能因炎症导致黏膜出血风险增加。
2.合并基础肺部疾病
若患者本身合并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使病情加重,从而引发咳血。比如本身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支气管扩张部位的血管容易破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炎症加重等因素影响下,更易出现咳血症状。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特殊人群,如老年有支气管扩张病史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因为其咳血风险可能较单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更高。
二、出现咳血的临床特征及应对
1.临床特征
咳血的量可多可少,少量咳血可能仅表现为痰中带血,而大量咳血则较为危急。一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咳血,若为痰中带血相对常见,量较少;但如果出现大量咳血,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提示肺部有较严重的血管损伤等情况。不同性别在咳血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主要还是根据咳血的量、颜色等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应对措施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咳血时,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血液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对于出现咳血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肺部情况。如果是少量咳血,可能需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等;如果是大量咳血,则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止血等急救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出现咳血,由于儿童气道更窄,更要谨慎处理,及时送往有儿科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有出现咳血的可能,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且咳血情况需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