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有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三个阶段。前驱期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表达不清,有类似感冒症状及伤口异样感觉,有高危接触史者易出现;兴奋期有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兴奋躁动等典型表现,儿童表现可能不典型,有明确暴露史者易进入;麻痹期痉挛停止出现迟缓性瘫痪,可致呼吸循环衰竭,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影响更严重,有暴露史且未规范处理者会进展至此期。
一、前驱期
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可能表达不清不适。一般持续2-4天,患者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周围神经所致。
性别差异体现:性别在此阶段无明显特殊表现,主要是全身非特异性症状为主。
生活方式关联:若有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等高危生活方式后,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狂犬病。
病史影响:有被狂犬病宿主动物接触史的患者更易出现前驱期症状。
二、兴奋期
典型表现:
恐水:这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患者虽口渴但不敢饮水,见水、闻流水声甚至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
怕风: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可引起咽肌痉挛。
咽肌痉挛:频繁发作,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发绀等。
兴奋躁动:患者表现为极度恐惧、烦躁不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幻听幻视等。此期一般持续1-3天。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兴奋期可能更容易出现躁动不安的表现,且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体现不适,同时恐水等表现可能因儿童理解能力问题而表现不典型。
性别差异体现:性别在此期无明显特殊性别相关表现,主要是基于神经系统兴奋症状为主。
生活方式关联:有明确的狂犬病暴露史是导致进入兴奋期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
病史影响:既往有狂犬病暴露未进行规范处理的患者会进入此明显兴奋期症状。
三、麻痹期
表现: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多见。可迅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18小时。
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出现麻痹表现,但儿童在麻痹期可能因肌肉力量弱等原因,瘫痪表现相对更易被察觉,且呼吸、循环衰竭的发生可能对儿童影响更严重,因为儿童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弱。
性别差异体现:性别在此期无明显特殊性别相关的麻痹表现差异。
生活方式关联:有狂犬病暴露史是导致进入麻痹期的根源生活方式因素。
病史影响:未及时处理狂犬病暴露的病史会导致病情进展到麻痹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