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母婴传播是主要途径,怀孕后期、分娩及产后接触等时机可传播,有规范阻断措施;父婴传播几率相对低,精子可能带病毒,夫妻准备生育应做详细检查,医生制定阻断方案,孩子成长中定期检查。
一、母婴传播相关情况
1.传播时机
在怀孕后期,尤其是妊娠晚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相对较高,此时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也会感染乙肝病毒;产后,新生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如母乳喂养等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据相关研究统计,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如果不采取任何阻断措施,约有40%-60%会感染乙肝病毒。
对于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年龄因素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女性怀孕时,自身免疫系统相对可能更易与病毒相互作用,不过这并不是绝对导致传播风险差异的关键因素;而生活方式方面,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孕期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等,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机体对病毒的控制能力,进而可能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
2.阻断措施
目前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有一套规范的阻断措施。首先,新生儿出生后应在12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全程。通过规范的阻断措施,可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达到90%以上。
二、父婴传播相关情况
1.传播可能性
父婴传播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种途径,但相对母婴传播来说,其传播几率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时,精子中可能存在乙肝病毒,在受精过程中,病毒有可能传递给胎儿。不过,父婴传播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完全明确,且传播几率远低于母婴传播。
从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来看,父亲的年龄一般对父婴传播的影响相对母婴传播中母亲年龄的影响较小;如果父亲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可能会影响精子质量以及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婴传播的风险,但目前相关研究证据相对母婴传播来说不够充分。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准备生育的夫妻,建议夫妻双方都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乙肝相关检查,包括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等,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母婴或父婴传播阻断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孩子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乙肝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