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症状多样,肠道症状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还可能有便血、肛门不适等,不同类型直肠炎症状有差异,儿童和老年患者需特殊关注。
肠道症状:
腹泻:较为常见,轻者可能是大便次数增多,重者可出现频繁的稀便、水样便,甚至脓血便。这是因为直肠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障碍等。例如,一些感染性直肠炎患者可能因病原体感染引起肠道炎症反应,进而出现腹泻症状,每天腹泻次数可能在数次到十余次不等。
腹痛:多为下腹疼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表现为隐痛,有的则是胀痛、绞痛等。直肠炎症会刺激直肠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腹部疼痛不适。比如,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下腹疼痛,疼痛程度可能随着病情活动程度而变化。
里急后重:患者有排便不尽感,总是有想排便却又排不净的感觉。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导致频繁的便意,但实际上排便量很少。例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直肠炎患者常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症状。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直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表现,一般为低热,但如果是病情较重或急性发作时,也可能出现高热。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身体的免疫应答,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比如,一些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重症直肠炎患者可能会有高热现象。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与炎症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营养消耗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长期患有直肠炎的患者可能会长期处于乏力状态,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其他症状:
便血:直肠黏膜受到炎症损伤时,可能出现便血情况,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伴有黏液。如果是直肠黏膜浅层的炎症出血,可能是鲜红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如果炎症累及较深部位,出血可能与粪便混合,颜色暗红。例如,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血症状,与放疗导致的直肠黏膜损伤有关。
肛门不适:患者可能感觉肛门坠胀、疼痛、瘙痒等。直肠炎症刺激肛门周围组织,会引起这些不适症状。比如,炎症性肠病累及直肠时,患者常伴有肛门的坠胀感和不适感。
不同类型的直肠炎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感染性直肠炎多有明确的感染源接触史,症状相对较急;而溃疡性直肠炎则呈慢性反复发作的过程。对于儿童直肠炎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精神状态等,如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老年直肠炎患者,要注意其全身状况的变化,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更加谨慎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