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调整)、对症治疗(补液、止吐)、病因治疗(抗感染)以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注意事项,一般治疗中患病要充分休息,饮食急性期暂禁食后逐渐过渡;对症治疗中轻中度脱水分别口服或静脉补液,呕吐明显用止吐药;病因治疗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病毒感染主要对症;特殊人群儿童关注脱水、谨慎用药饮食护理,老年人防严重紊乱监测指标,孕妇用药谨慎权衡。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暂时禁食数小时(一般4-6小时),然后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软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易消化性,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饮食种类和量。
对症治疗
补液治疗:急性胃肠炎可能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度及以上脱水则需要静脉补液,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例如,成人中度脱水时可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儿童补液时要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避免补液过快或过慢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止吐治疗:若患者呕吐症状明显,可使用止吐药物,但要谨慎选择,避免对儿童等特殊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可考虑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但要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根据病情选用其他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胃肠炎时更要密切关注脱水情况,因为儿童体液调节功能不完善,脱水进展较快。在补液方面要严格按照儿童体重计算补液量和速度,用药时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护理,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遵循易消化的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胃肠炎时,由于其生理功能衰退,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更严重,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不良影响。用药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孕妇:孕妇患急性胃肠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治疗时要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要及时,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