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是月经期或排卵期少量渗出液,量少无不适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由炎症、异位妊娠、盆腔腹膜结核、肿瘤等引起,伴腹痛等症状,不及时治会有不良后果,发现后需进一步查明确类型并采取合适措施。
生理性盆腔积液
产生原因及特点:部分正常女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期,盆腔会有少量渗出液,这是因为盆腔处于腹腔最低部位,当盆腹腔脏器有少量渗出液、漏出液或破裂出血时,液体会首先聚积在盆腔,从而形成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积液量较少,多在10-20毫升左右,且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多可自行吸收,通常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例如,女性在排卵期时,卵泡破裂排出卵子,周围可能会有少量渗出液积聚在盆腔;月经期时,少量经血逆流至盆腔也可能导致生理性盆腔积液。
人群差异:生理性盆腔积液在各年龄段有性生活的女性中都可能出现,主要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相关,一般不影响女性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只要处于相应的生理时期都可能出现。
病理性盆腔积液
产生原因
炎症:如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盆腔内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从而形成盆腔积液。常见于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的女性。例如,女性感染了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引发盆腔炎,就可能出现病理性盆腔积液。
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如输卵管妊娠,胚胎死亡后,会引起腹腔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导致盆腔积液。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停经史、腹痛等症状的女性身上,且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
盆腔腹膜结核:结核杆菌感染盆腔腹膜,会引起腹膜的渗出,进而形成盆腔积液。患者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组织坏死、渗出,也会导致盆腔积液。这种情况在中老年女性中相对多见,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或有相关肿瘤高危因素的女性。
相关表现及影响:病理性盆腔积液往往伴有一些症状,如下腹部疼痛、坠胀感、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不良后果。例如,盆腔炎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引发不孕或异位妊娠。
总之,盆腔积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多无需特殊处理,而病理性的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发现有盆腔积液,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哪种类型的积液,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