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相关疾病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可初步筛查,CT能清晰显示相关情况,MRI及MRCP有独特优势;实验室检查的肿瘤标志物对鉴别囊性肿瘤有帮助但需综合判断;内镜检查中EUS准确性高且可引导活检,ERCP用于合并胰胆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对胰腺囊肿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增强CT还可帮助鉴别囊肿的性质,如区分单纯性囊肿、囊性肿瘤等。一般能准确判断囊肿的形态,对于囊肿内有无分隔、钙化等情况也能较好显示。例如,能明确囊肿是单发还是多发,以及囊肿与胰腺实质、周围血管等结构的毗邻关系。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对于胰腺囊肿的诊断有其独特优势,尤其是在鉴别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方面。MRCP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对于合并胰胆管异常的胰腺囊肿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明确是否存在胰胆管与囊肿的沟通等情况。比如,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囊肿与胰管的关系,有助于判断囊肿是否为胰源性。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对于鉴别胰腺囊性肿瘤有一定帮助。一般来说,胰腺囊性肿瘤时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升高就确诊疾病,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均有限。例如,部分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CA19-9可能会升高,但也有很多良性胰腺囊肿患者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
内镜检查
内镜超声(EUS):EUS是一种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顶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及周围组织的超声检查方法,对于胰腺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实质内的囊肿,评估囊肿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等,还能引导细针穿刺活检,获取囊液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囊肿的性质。例如,对于直径较小的胰腺囊肿(如直径<2cm)也能较好显示,并且能通过细针穿刺获取囊液进行细胞学、生化等检查,帮助判断囊肿是良性还是恶性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主要用于合并胰胆管病变的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通过ERCP可以观察胰胆管的形态,对于明确囊肿与胰胆管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进行引流等治疗操作,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胰腺炎、胆管炎等。例如,对于怀疑囊肿与胰胆管相通导致胰胆管梗阻等情况的患者,ERCP可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