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分成人和儿童症状,成人有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儿童更易脱水且症状更明显,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调整)、对症治疗(补液、止吐、止痛)、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病毒感染多对症)。
一、肠胃炎的症状
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
成人常见症状: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腹泻是主要症状之一,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部分患者会有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表现,若失水过多还可能有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儿童肠胃炎症状:儿童肠胃炎除了上述成人可能出现的症状外,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更容易出现脱水情况,且呕吐、腹泻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部分儿童还可能因腹痛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不同年龄儿童对症状的耐受和表现形式略有差异,比如婴幼儿可能以频繁呕吐、精神萎靡、拒食等为主要表现。
二、肠胃炎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身体恢复。对于儿童来说,保证充足的休息尤为重要,有利于机体对抗感染和恢复胃肠功能。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暂禁食或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儿童的饮食调整需要更加精细,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和量,例如婴儿腹泻时可能需要调整奶量和喂养频率。
对症治疗:
补液:如果出现脱水症状,需要进行补液治疗。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重度脱水则需要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对于儿童,补液时要特别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脱水程度等准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
止吐:若呕吐严重,可使用一些止吐药物,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止痛: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物,但要避免掩盖病情,儿童使用止痛药物更需严格遵循医嘱。
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一些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但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