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病史采集了解近期饮食、用药情况,观察典型症状(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及伴随症状,体格检查发现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可能异常、粪便常规可能有阳性,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来诊断急性胃炎,且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诊断,需综合多手段全面诊断。
一、病史采集
1.近期饮食情况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过辣、过烫、过酸的食物,或者是否摄入了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例如食用了变质的海鲜、肉类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特点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用不洁零食等导致急性胃炎,而老年人可能因饮食习惯改变或合并其他疾病影响饮食。
了解是否有大量饮酒史,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不同性别饮酒习惯有差异,男性饮酒相对较多,长期大量饮酒易引发急性胃炎。
2.用药史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可能会损伤胃黏膜。不同病史患者用药情况不同,有基础疾病长期服药的患者需特别关注药物对胃黏膜的影响。
二、症状观察
1.典型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等。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还可能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
2.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腹泻,若合并肠道感染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患病后伴随症状可能因整体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
三、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查体时上腹部可有轻压痛,一般无反跳痛和肌紧张,但如果病情较重合并其他情况可能有不同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腹部体征敏感度不同,儿童腹部查体需更轻柔准确。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若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增高。不同病史患者基础血常规情况不同,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有特殊情况。
2.粪便常规
部分患者粪便可呈阳性,如有消化道出血时可发现红细胞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粪便常规结果受饮食等影响,需综合判断。
五、胃镜检查
1.检查意义
胃镜是诊断急性胃炎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病变。对于有报警症状(如呕血、黑便、体重下降等)的患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不同年龄患者胃镜检查耐受性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等辅助下进行。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症状观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胃镜检查等综合手段来诊断急性胃炎,不同因素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都会在诊断过程中产生影响,需全面考虑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