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详询月经史(周期、经期、经量及进行性加重痛经)、生育史(不孕情况)及家族类似病患者,症状评估有继发性痛经渐重、非经期盆腔持续痛经期加重、不孕发生率高,体格检查盆腔内异症可触子宫后倾固定及触痛结节,卵巢内异囊肿可及附件区相连囊性包块,影像学超声可发现卵巢内异囊肿等,MRI对盆腔内外异症诊断价值大,腹腔镜是诊断金标准,育龄女重生育需求及不孕影响,青春期女痛经需鉴别,慎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合理评估。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了解生育史,如是否有不孕情况;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一定遗传易感性。
二、症状评估
1.痛经:多数患者有继发性痛经,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可在月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
2.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表现为非经期的盆腔持续疼痛,可在月经期间加重。
3.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发生率较高,约30%-50%,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三、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时,若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触及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方等部位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触痛性结节;若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可在附件区触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活动度差,有轻压痛。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为附件区无回声区,壁厚、粗糙,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还能观察盆腔内是否有异位病灶形成的低回声结节等。
2.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形态,尤其对盆腔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如肠道、膀胱等部位)的诊断价值较大。
五、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等,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怀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其他检查未明确的患者,应考虑行腹腔镜检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需重点关注其生育需求及不孕情况,及时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必要时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和干预。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出现痛经等症状时,要详细询问病史,注意与原发性痛经相鉴别,若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谨慎选择检查方法,避免过度侵袭性操作,但必要时仍需进行合理的评估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