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接吻)和粪口传播(污染水源或食物);不同人群感染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被忽视、老人易出现症状且病情迁延、有基础病史者会加重病情;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等,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
一、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存于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口口传播:
共用餐具:在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使用共同的餐具进食,就可能会通过唾液污染餐具,进而使其他家庭成员感染。例如,在一些聚餐场合,多人共用餐具,就增加了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风险。
接吻:幽门螺杆菌可在口腔中存活,与感染者接吻,会直接通过唾液交换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
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比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被污染的地区,就容易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感染幽门螺杆菌。
二、不同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且生活中可能存在与家人共用餐具、亲密接触等情况,感染风险较高。家长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尽量使用公筷公勺等,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机会。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而且病情可能迁延不愈。老年人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餐具清洁,与家人相处时也需注意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胃部基础疾病,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预后。这类人群需要更加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治疗,在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与预防
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取组织标本检测等。尿素呼气试验相对无创,患者依从性较好;胃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胃部病变情况,还能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确保食物彻底煮熟后再食用。例如,蔬菜要清洗干净,肉类要充分做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更换牙刷等口腔用具。
实行分餐制: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好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感染的几率。



